2025年10月10日,医药研究中心主办的仪器应用与实验技术系列讲座在荣祥楼A509会议室成功举办。本次讲座邀请了生物成像应用工程师杨丹颜老师作了关于“HIS-SIM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技术原理及应用”的专题报告。讲座旨在深入探讨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HIS-SIM的技术原理、性能优势及科研应用,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,推动国产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。
讲座伊始,杨丹颜老师从传统显微镜的衍射极限讲起,介绍了结构光显微成像(SIM)的基本原理。她指出,传统显微镜分辨率受限于光波长,难以清晰分辨亚细胞结构,而SIM通过向样品投射周期性结构光并结合算法重建,可有效突破衍射极限,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。HIS-SIM作为国产原创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,采用自主设计的结构光照明模块与稀疏解卷积重建算法,实现横向约60 nm、轴向约200 nm的成像分辨率,在硬件与算法层面均具有创新优势。系统内置多种成像模式,全面适配动植物细胞、细菌及微生物等多类型样品,可在低光毒、低光漂白条件下实现长时程动态观测。该技术支持线粒体、溶酶体、内质网、囊泡及病毒等结构的多色、2D和3D成像,并可进行跨夜追踪,为研究细胞器互作、囊泡运输及蛋白分子运动提供了有力工具。讲座中,杨丹颜老师结合实际科研案例,展示了HIS-SIM在活细胞成像及细胞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。例如,在研究线粒体形态变化与囊泡运输过程中,HIS-SIM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追踪,为揭示细胞内膜系统的互作机制提供新思路。同时,她还分享了系统在样品制备、染色等环节的实践经验,强调了实验条件优化对成像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。参会老师与同学们就HIS-SIM与其他显微镜如STED、共聚焦等在分辨率、成像速度及光毒性控制等方面的性能差异进行了积极交流,并结合已发表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中的优势。
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,不仅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HIS-SIM的原理与应用,也展现了国产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创新实力。未来,随着HIS-SIM的持续发展与推广,该技术将在生命科学、病理机制研究及精准医学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,助力科研人员探索细胞微观世界的更多奥秘。

